首页

跪下用嘴做夫妻主

时间:2025-05-29 08:57:04 作者:李强在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的讲话(全文) 浏览量:19599

  新华社吉隆坡5月27日电

在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2025年5月27日,吉隆坡)

  尊敬的安瓦尔总理,

  尊敬的萨巴赫王储,

  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吉隆坡同大家相聚。首先,中方对安瓦尔总理提议举办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的远见卓识表示高度赞赏,衷心感谢马来西亚政府为举办这次会议所作的积极努力和周到安排。

  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三方的交流合作穿越了千年。今天,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们建立起三方峰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堪称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这既是延续历史的足迹,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地图,比划一下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位置,可以发现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最具稳定性,我们三方通过更为紧密的联接和合作,能够形成资源、制造、市场的有机聚合,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和增长极。这无论是对于我们各自的经济繁荣,还是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不断丰富三方合作内涵,努力打造当今时代全球合作发展的典范。

  一是打造跨区域开放的典范。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四分之一,把三方市场充分联通起来,就能催生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显著的规模效应。中国同东盟已全面完成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期待早日完成同海合会的自贸协定谈判,促进三边贸易水平提升。我们要坚定扩大区域开放,努力把三方地区构建成一个资源、技术、人才等更加高效流通,贸易、投资等更加自由便利的共享大市场,充分释放开放发展的强大效能。

  二是打造跨发展阶段合作的典范。三方国家的发展进程不尽相同,但差异不是合作的障碍,而是可以优势互补。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同东盟、海合会深化发展战略对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密切产业分工协作。我们要努力把各自的长板变成大家的长板,同时帮助彼此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打造国际产业经济合作的新范式,推动实现各尽所能、效益倍增、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

  三是打造跨文明融合的典范。三方国家有着多彩文明,同时共处亚洲家园,共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我们要推进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夯实互信基础,在相互理解中有效管控分歧,在智慧碰撞中促进互利合作,探索出一条不同文明包容共进的新路子。中方积极支持安瓦尔总理提出的“儒伊文明对话”倡议,愿同东盟、海合会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凝聚更多和平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今天我们建立三方合作机制,共同描绘了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景,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各方都拿出实际行动,推动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立足三方,我们要齐心协力推进重点合作,实现更有成效的共同发展。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商讨制定三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市场规则、支付体系等对接联通,积极探讨建立区域商业理事会,深入推进经济一体化,不断提升发展的韧性和效率。我们要在拓展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加大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合作,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三方还要顺应民众世代友好的普遍期待,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中方决定面向东南亚国家推出“东盟签证”,为符合条件的商务人员等审发5年多次来华签证,决定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实现对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促进三方人员往来和民心相通。

  放眼全球,我们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以三方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务实高效的合作,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国家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内的沟通和协调,积极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中方愿同东盟、海合会一道,充分发挥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为三方共同发展繁荣注入强大动力。相信在我们的携手努力下,三方合作将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为三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因涉嫌违纪违法,阳普医疗董事长被立案、留置

聚力转型谱新篇

三地将基于各自资源禀赋与优势,陆续推出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活动,推出兼具国际范、中国潮、烟火气的项目和商品,满足消费者逛街购物、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完)

网红经纪机构不能唯流量

(42)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人形机器人:考验中国“硬科技”

期间王华又遭遇意外碰撞,其神经纤维瘤再度受损,出血情况严重且难以控制。在当地医院紧急处理后,来到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就诊。医生经过细致检查,发现其腹背部、右腹部瘤体,较上次来院时显著增大,且由于瘤体反复破裂,伤口无法愈合,如果不进行有效手术干预,极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中国气象局举行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民众现场体验了解气象知识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通过共签文件、共建机制、联合督办、共发典型案例、开展同堂培训等多种方式,共同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2022年4月,最高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会签《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制定17条具体举措,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法等联合制定《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鉴定工作衔接的意见》,提升知识产权鉴定质量和公信力;与最高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等共同举办多期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疑难复杂问题同堂培训,推动统一执法司法理念和标准;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评选和建设工作,2022年以来连续两年联合表扬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与市场监管总局共同进行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评选,推动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针对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技术事实认定难问题,充分借助外脑智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等沟通联系,完善专业辅助办案制度,通过专家咨询论证、聘请技术调查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辅助办案等,提升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检察办案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地方检察机关也积极深化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吉林、江西、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0多个省份检察机关均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等会签知识产权工作协议,加大协同保护力度。江苏、安徽等地检察机关联合法院、公安机关等就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以及具体罪名案件会签证据指引,明确办案要求。广东检察机关与15家单位联合签署合作备忘录,运用社会信用管理手段惩治侵犯知识产权严重失信行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